AO生物膜案例
综述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其基本机理见水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
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前三种用于需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种用于厌氧过程。早出现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满盛碎块的水池)。它们的运行都是间歇的,过滤-休闲或充水-接触-放水-休闲,构成一个工作周期。它们是污水灌溉的发展,是以土壤自净现象为基础的。接着就出现了连续运行的生物滤池。
生物膜的形成
●前提条件:起支撑作用的载体物——填料或称滤料
●营养物质——有机物、N、P以及其它
●接种微生物
生物膜工艺流程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的成熟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对于城市污水,在20°C条件下,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
性质: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厌氧膜的出现过程:
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
② 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
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厌氧膜的加厚过程:
① 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
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
③ 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
② 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特点
编辑
1、 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多样化
(2) 生物的食物链长
(3)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4) 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4)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主要形式
编辑
按生物膜与废水的接触方式分为:
填充式和浸渍式两种
填充式包括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
浸渍式包括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
公司自主研发的脱氮除磷膜生物处理器,是面向村镇或高浓度有机废水实用。优点在于工艺流程短及效果好,除了在村镇应用,更适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
脱氮除磷膜生物处理器,通过气膜原理优质行脱氮除磷,后在低氧作用下,通过培育低氧优势菌种,配合涡流反应器的充分混合作用,可实现短程硝化与反硝化;出水达到一级A。

(肥东200吨每日)
(一) 脱氮除磷膜污水处理器技术特点
1. 自动化运行,对多网点运营可采用集中远程监控
2. 装机功率可节约60%
3. 分散治理无需大规模建管网,用于景观水补充
4. 少量污泥并自我降解日常无需排泥
5. 出水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可中水回用
(二) 设计进出水水质
污染物项目Pollutants CODcr
(mg/L) BOD5
(mg/L) 氨氮(mg/L) SS
(mg/L) 磷
进水水质 ≤500 ≤250 ≤35 ≤200 ≤5
一级A水质 ≤50 ≤10 ≤5(8) ≤10 0.5
实际出水水质 ≤20 ≤5 ≤1 ≤4 0.5
(三)、设备选型主要技术参数常规型号(可定做)
处理量(m3/d) 5-50 100 150 200 300 500
外形尺寸m 2.5*2*6 2.5*2.5*7.5 2.5*2.5*9 2.8*2.8*9 2.8*2.8*12 2.8*2.8*15
功率(kW) 1.2 2.0 2.5 3.0 3.5 4.5
设备总重(t) 4.5 5.5 7.0 7.5 9.0 13.0
占地 (m2) 15 20 30 35 40 50